我国最大规模长江鲟放流活动在宜宾举行
6月6日,超过112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在四川省宜宾市被放归金沙江。长江鲟是此次放流的主要品种,共计放流71万余尾,其中65.3万尾由三峡集团提供,为我国最大规模的长江鲟放流活动,也是三峡集团在长江鲟资源恢复和自然种群重建领域取得的又一标志性进展。
位于宜宾市叙州区长江公园的放流主会场,在热心市民和志愿者的护送下,包括长江鲟在内的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被放归大自然。
此次放流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四川省农业厅、宜宾市人民政府和三峡集团共同主办,共放流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长薄鳅、长吻鮠、厚颌鲂、白甲鱼和中华倒刺䰾等8种鱼类。
(资料图)
放流活动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家住宜宾市叙州区的张大姐一早就带着小孙女来到位于长江公园的主会场,就是为了亲手送鱼儿放归大自然。“很高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和小孙女都学习到了很多关于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知识。”
正在放流的市民和民警同志
长江鲟作为此次放流的主要品种,更是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了解到长江鲟是我国特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样大规模的增殖放流对长江鲟保护来说非常重要。”第一次参与增殖放流活动的宜宾学院学生志愿者陈楠难掩喜悦之情,“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长江鲟等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中。”
长江鲟又名沙腊子、达氏鲟,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其各大支流中,是我国特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鲟自然种群资源规模不断缩小,已无法自我维持,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极危级保护物种,也是长江鱼类资源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其物种保护工作已成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工程。
市民们积极参与到放流中
实现大规模的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被认为是恢复长江鲟野生资源数量、实现自然种群重建的必要手段,也是开展长江鲟保护工作的必经之路。三峡集团自2008年启动长江鲟物种保护,历经十余年的探索研究,已建立长江鲟全生命周期保护技术体系,在长江鲟物种保护领域先后突破包括全人工繁殖、繁殖群体遗传管理、早期性别鉴定、可持续人工种群建设规划等多项关键技术。自2008年首次开展长江鲟放流活动以来,三峡集团已放流长江鲟28次,数量超过100万尾,对其野外资源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三峡集团将持续开展长江鲟繁殖和苗种培育,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长江鲟年放流量100万尾的目标,进一步促进长江鲟资源恢复和自然种群重建,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范例和样本。
环球时报 报道 记者 樊巍 单劼
关键词: